自进校以来,我始终秉持坚苦自立的校训,怀揣崇高的道德理想和强烈的社会责任感,乐于奉献,脚踏实地,笃定前行。
专业求知:一分耕耘 一分收获
我专业学习勤奋刻苦,锐意进取,成绩始终名列前茅,连续两年获得校长一等奖学金;曾获得校“优秀学生干部”、校“优秀团干部”、校“优秀团员”等荣誉称号。入学以来,我脚踏实地,广泛阅读夯实理论基础,在老师的谆谆教诲和感化下,对马克思主义理论渐渐产生了浓厚的兴趣。现我已通过免试推荐研究生选拔,以综合排名第三的成绩直接攻读本院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博士专业,继续专业学习之路。
此外,作为师范专业的学生,我常常利用课余时间训练师范生基本功技能,积极参加学院举办的师范生基本功技能大赛,现被推选参加2022年江苏省师范生基本功大赛。
志愿服务:知行合一 学思践悟
责任在身上,就应该勇担重任。自新冠疫情爆发以来,每逢假期,我都以志愿者的身份加入家乡疫情防控的“战斗”中,成为社区工作人员的小助手:信息收集员、耐心劝导员,坚持守卫在疫情防控的一线。在校期间,我也发挥着党员学生的先锋模范作用,身着“党员志愿者”红马甲,积极加入校园疫情防控工作中,被评为院“优秀志愿者”。
奉献在心中,希望便能延续。一直以来,我都认为“奉献”不是一句简单的口号,而要具体落实到实际行动中。无偿献血便是青年学子能够参与“奉献”的最易途径。学校每年都会开展无偿献血活动,我总是会毫不犹豫地走向采血车,“尽管每次只有300毫升,力量微小,但我相信积少成多,—定能给予更多的人力量”。
实践在脚下,大地便会开花。三年来,我努力做大学生红色理论宣讲的“轻骑兵”,多次加入大学生红色理论宣讲团,并从一名团员蜕变为副团长,接续传承红色基因。今年,时值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成立100周年,我担任扬州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百年青运跟党走”大学生红色理论宣讲团团长,做好团队“主心骨”,带领团队成员深入社区,创新理论宣讲,以青年视角,传播党的理论,让理论“飞入寻常百姓家”,个人也被扬州市广陵区关工委聘请为“红色理论宣讲员”。为了打造一支高质量大学生理论宣讲团,我深入城乡社区,发放问卷,与居民访谈,并与调研团队成员一起撰写了一万多字的调研报告,带领的团队也被评为省级社会实践优秀团队。因为热爱,便全力以赴。我还利用课余时间在扬州市党史文化公园担任其志愿讲解员,多次获得好评。
从宣讲到实地调研,从志愿服务到基层锻炼,我在实践这本无字之书上诠释青年的责任与担当,未来我还会在这条路上发光发热。
科研实践:步履不停 唯有求索
在科研这条路上,我不断求索。“把论文写在祖国大地上”。2020年暑期,我选择了家乡一所农村中学,开展“劳动教育融入农村中学思政课现状”的调查研究,撰写调研报告。在老师的鼓励下,我在省级期刊上发表了第一篇学术论文。2021年,我参加到国家级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项目中,以“乡村振兴”“长江禁捕”为背景,深入扬州市沿湖村、淮安市张福河村,采用社会实践、群众走访等形式探索渔民身份转型问题,目前,该项目已顺利结项。同时,依托项目内容,我顺利发表学术论文两篇。
“只争耕耘日,亦有收获时。”我坚信,逐梦之路无止境,心有所向,便能无往不前,要争做有理想、敢担当、能吃苦、肯奋斗的新时代好青年,把小我融入大我,书写自己绚烂的青春答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