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初来乍到时青涩懵懂
对所学专业欠缺了解导致一度想要转专业
到如今人生“有点儿意思了”
一路走来
辅学义工唐威于团队中成长
在帮助同学们打“难题怪”“挂科怪”升级时自己也不断“上分”
最终成为辅学时长超200小时的
中南大学五星级辅学义工
在这耀眼的背后
其实每一步都写满了
近乎你我的普通而努力的故事

唐威,中南大学能源科学与工程学院建筑环境与能源应用工程专业21级本科生。曾获得国家奖学金、学年一等奖学金、优秀学生等荣誉,保研至上海交通大学。2022年9月加入“学在中南”辅学义工团队数学组。2023年9月至2024年9月,担任能源科学与工程学院辅学平台“赋能学社”学生负责人。2025年4月,成为中南大学五星级辅学义工。
刚进入大学,唐威曾深陷所学专业的迷茫之中,急需照亮自己的路。确认被能源科学与工程学院录取时,他心里有一丝担忧。他的专业需要与物理打交道,而中学时期唐威并不喜欢物理,成绩也平平无奇,这让他面对未来四年犯了愁。“我想转专业”一度成为唐威大一时期内卷成绩的唯一目标。
备考大学第一次期末考试时,唐威经常盯着高数题发呆,眼前的一道道高数难题就像一块巨石压得他喘不过气。直到某天,他偶然看到了学校辅学义工的课程宣传,抱着听听看的态度参加了一次吴文浩学长的高数辅学课。在那几次的课堂上,唐威认真听着吴学长的讲解,竟顺利地解决了之前困扰已久的那些学习“拦路虎”!
渐渐地,唐威感受到了“学霸老师”们的魅力,他开始经常活跃于知新馆的课堂上,还主动添加学霸老师们的联系方式,课后遇到高数难题时,他寻求帮助,总是会得到学长及时耐心的解答,甚至总是一聊起题目就忘记了时间,打扰了学长们宝贵的时间。
有了学长们的保驾护航,唐威的努力更有动力。在努力提高成绩的同时,唐威摸索到了自己专业的真实门路。大学物理其实并不像自己抵触的高中物理,它根据专业的不同对细分领域的研究更加深入和广泛。于是,唐威的学习,从为了转专业而盲目内卷,变成了因对所学专业的兴趣而有意识、有方向的进步,唐威不再因为不喜欢当前的学业而焦虑迷茫,他想,“试一试,万一呢?”
唐威用试一试的心态付诸努力,尝到了学业的“甜头”,随后便一门心思扎入研究,真正开始为自己的目标而奋斗,并且对专业学习愈发得心应手。
拥有了学业上的底气,唐威心里的那颗辅学的种子开始快速发芽。唐威说,接触到辅学义工们,像在黑暗里摸到了一束光,他渴望着有一天,自己也能像辅学义工一样,用自己的知识帮助其他同学,为他们解决学习上的难题,影响他们树立积极的学业态度,他忍不住想,那将是多么自豪的一件事。
蛰伏酝酿近一年,2022年9月,唐威成功通过面试,加入了知新馆辅学义工团队,成为数学组的一位见习义工,开启了自己的辅学之旅。
原来,所谓“优秀”的人也曾是跟着别人的道路摸索自己未来的普通人。也许是在迷茫中被他人的光亮闪耀,在经历之中点亮了自己,最后萌生了再照亮他人的愿望。

唐威同学生活照
刚进入辅学义工团队,唐威的辅学工作与一帆风顺丝毫搭不上边,时常出现小岔子。作为一个典型i人,唐威第一次站上讲台时,他曾紧张得手心冒汗。面对陌生的同学和刚开始被动接触的辅学任务,唐威被突然出现的一系列棘手问题弄得力不从心。
刚开始几次的义工集体会议,看着其他义工们分享着自己的经验,诉说着各种见解,唐威却没什么能分享的,每次会议结束都要郁闷很久。
他的低落被很多人看到了,首先是同组的辅学义工们。义工前辈们用自己的经历启发他,“不用慌张,如果再遇到这种情况,可以把题目发在义工群里,我们一起来解决!”同为义工的吴文浩学长主动将自己的授课PPT和经验分享给唐威,并鼓励他:“自信一点,准备充分一定没问题的~”这些话语和帮助让唐威愈发觉得义工团队是一个团结的集体,每一位义工都是彼此坚实的后盾。
此外,唐威还时常想起自己的辅导员伍旺老师曾经鼓励他的话——辅学义工是一份特别有意义且锻炼人的服务事业,特别适合优秀的你。伍老师同时兼任知新馆指导老师,时常与义工们交流谈心,并鼓励唐威和其他义工们将辅学工作踏实做下去。这些肯定的话语犹如兴奋剂,鼓励唐威不断提升辅学工作能力,从小白变成经验丰富的义工。后来,伍老师看见了唐威丰富的辅学经验,邀请他参与学院辅学组织改革,成为“赋能学社”负责人。他始终记得伍老师邀请自己时赞赏的话语:“你是一个很负责很踏实的人,辅学经验很丰富,把学院辅学交给你来负责,我很放心。”
如今,回望自己的辅学历程,唐威依旧清晰记得来自伙伴们、老师们温暖的鼓励与赞赏,这些鼓励给了他继续往前走的动力与勇气,让他在那段几乎想要放弃的日子,被渐渐温暖、渐渐点亮。
出现岔子能够在他人的鼓励和自己的努力下扳回,是青春的“特权”。我们都是第一次经历人生,那些狼狈的“第一次”只有自己才能感同身受,而每一次摸索自己的“第一次”,都是在慢慢教会我们如何站稳,如何获得属于青春的“沉稳”。

唐威同学参加中南大学优秀学生标兵答辩
“唐老师,我高数补考过了!”
那个曾经总挂科的“学生”,如今也能自由跟唐威分享喜悦。唐威的手机里总能收到类似的微信消息、QQ消息、短信消息......他每次都为同学的进步、成功而高兴,也为自己的付出与陪伴而自豪。
有一位机电院的同学,与唐威来自不同院系、不同专业,生活方式、兴趣爱好也不大相同,但因为一次辅学课程而相识,这位同学与唐威建立了频繁的联系,经常在微信上和唐威聊聊近况,不仅是学业,还涉及生活的方方面面,唐威觉得,这位同学既是一位虚心的求知者,也是一位亲近的伙伴。在长沙上学,唐威离家很远,平时的焦虑与烦恼有时也会堆积心底,恰恰是这一次次的问候,在唐威感到焦虑时提供着暖心的缓解,在他缺乏动力前进时邀请他一起齐头并进,这是共同的鼓励。
这些细碎的闲聊如星光的瞬间,让唐威明白:所谓“帮助”,从不需要惊天动地,只是一个个暖心的瞬间,原来,“帮助”也是对自己的奖励,帮助了别人,也温暖了我自己。

唐威同学在台上授课
除了结识到辅学对象朋友们,唐威也在义工团队中收获了宝贵的友谊。
数学建模比赛一直是大学生的热点赛事。尝试组队竞赛时,唐威曾到处发布招募消息,收到的却都是“未读”或“已读不回”。这让本就略为内向的他满是沮丧。灵光一闪,他想起辅学义工团队的伙伴们,并鼓起勇气主动联系了同批成为辅学义工的毛皓临。最终,他们顺利组队,开始共同准备参加数学建模比赛。
初次参赛,他们获得校赛三等奖,在国赛阶段因复杂的题目而最终失败。起初,唐威有些灰心丧气,但毛皓临却以乐观的态度鼓励他,让他重拾信心。大三时,他们吸取经验,继续参加多项建模大赛,而毛皓临总是那个能在关键时刻灵光乍现的“救世主”。
不仅如此,在撰写论文时,毛同学也是他有力的后盾;保研路上,他们也相互鼓励,最终同时上岸;保研后的日子,他们一起健身,继续结识新友。那些共同度过的时光已化作他们之间的羁绊。
唐威曾说:“辅学不仅是单纯的志愿服务,更像是打开多维成长空间的密钥。我在辅学中和义工伙伴们锻造了默契的协作模式,在汗水与笑声里浇筑出共同的精彩篇章。”辅学义工团队不仅让唐威得到了个人成长,更让他收获了弥足珍贵的友情。
原来,困难从不可怕,只要有人陪你一起摔跤再爬起来,再恐怖的经历都可以如同冒险般酣畅。

唐威同学在课前紧张备课
现在的唐威,是别人口中的“竞赛大神”、“满分义工”,但只有他自己才知道,他依然会在凌晨对着论文抓狂,会对成绩提升、能力突破感到无力,会因精确到小数点后两位的加权平均分催生出焦虑心绪,会为难题偶尔失眠。他的大学生涯没有一帆风顺的传奇,也没有惊天动地的壮举。他会紧张、会迷茫,会因经验不足而手忙脚乱,会因失利而灰心丧气。但他从未放弃,始终怀揣着对他人的真诚关怀,努力摸索、不断前进。
其实,唐威和其他同学并无不同。一样面临着多重压力,面临着裹入内卷的境地;一样有着进步的意愿、突破的想法,不愿辜负自己的期待与努力;也都或许害怕输,或许想躺平,或许一样在“卷不动”和“不甘心”之间反复横跳。而唐威的独特之处或许就在于——在这样压力巨大、纷繁复杂的背景之下,能够为自己定制清晰的目标与发展计划,不忘初心,凡事尽力而为,不过分焦虑,不极端内耗。好像,我们也可以做到,不是吗?
“当你开始行动,哪怕只是迈出一小步,日子就有了光。”唐威曾经这样说过。
如今,唐威在学业上取得突破,最终获得了理想学校的研究生offer。他仍然热衷知新馆辅学工作,参与知识点串讲、考前复习、知识答疑等各类课程授课;同时他还担任了能源科学与工程学院辅学平台“赋能学社”总负责人,将知新馆辅学团队的优秀经验带到学院,服务本院同学。
曾经,唐威是在学习上接受帮助的受助者;如今,他已然成长为可以照亮他人的助人者。他的故事,是无数辅学义工的缩影,在中南大学辅学义工团队,每一次付出都能收获满满的感动,每个人的成长都是一场双向奔赴。

唐威同学在辅学义工表彰大会上发言
如果你正迷茫,
不妨走出自己的焦虑世界,
原来,外面的广阔天地里,
那些爆款文章中的“完美学霸”,
只是一群和你我一样,
会哭会笑、会摔会倒,
也会互相搀扶的普通人。
因为光的本质,
从来不是独自闪耀,
而是照亮彼此前行的路。
愿每个“你”,
都能成为自己与他人的“光”,
不论耀眼与否,
只求拨云见日。
制作 | 孔德涵
图片 | 唐威
校对 | 张卓琼 王欣悦
审稿 | 胡慧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