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校园号  |  
当非遗技艺遇上青春创意!大学生用6.43米长卷“剪”说雄安故事
原创 河北农业大学 高文玉2025-10-14
河北农业大学两名大学生用6.43米非遗剪纸长卷讲述家乡雄安的鲜活故事。

非遗技艺 ·青春创意

当这幅长达6.43米的剪纸长卷在众人眼前徐徐展开时,一个个雄安故事也瞬间鲜活起来。两名家在雄安的“00后”大学生——刘静宇、陈浏宇,用传统剪纸和书法技艺呈现了家乡的红色历史文化、记录了新区建设者奋斗的身影、也表达了他们对家乡“未来之城”的真挚期许。


作者介绍

刘静宇、女、河北农业大学(渤海校区)食品质量与安全专业大三学生。出生于河北省雄安新区容城县, 自幼热爱剪纸艺术,在校期间多次参加传统文化实践活动,向同学们传授剪纸技艺。

刘静宇创作的部分剪纸作品


陈浏宇、男、廊坊师范学院软件工程专业大四学生。出生于河北省雄安新区容城县,热爱书法和篆刻艺术,在校期间多次参加书法艺术类比赛并获奖。

陈浏宇部分作品


创作初心

在谈到创作这幅作品的初心时,他们谈到“作为雄安土生土长的孩子,我们从小听着革命故事长大,现在又亲历了雄安新区的发展变化,总想用某种方式把家乡的历史和变化记录下来。”于是,他们选择将雄安的历史厚度、文化温度与时代活力,巧妙融于剪纸的镂空与书法的墨韵之中,让传统技艺成为连接过去与现在的桥梁,也让更多人透过这卷作品,读懂新一代雄安青年对家乡的深情。

这对“00后”搭档坦言,“选择剪纸艺术不仅因为它是家乡的国家级非遗,更希望打破‘传统=陈旧’的刻板印象:谁说剪纸只能剪窗花?我们要用年轻的方式,让传承千年的非遗文化和新时代的雄安精神一起‘活’起来。”

创作过程

今年是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80周年。刘静宇和陈浏宇两人早就开始商量创作一幅作品来纪念这个特殊的日子。

刘静宇

“以往我也创作过一些红色题材的剪纸作品,但是内容比较单一,主要都是英雄人物类的,我拿给老师看后,老师详细地询问了我对剪纸艺术的理解和学习剪纸的过程,她建议我要从创新传统文化表现形式的角度来思考创作的形式和内容。启发我是否可以结合家乡当地的历史文化来开展创作。当我告诉她我家乡在雄安新区的时候,她建议我围绕这个主题挖掘整理素材。”

和指导老师进行深入探讨

上网查找资料

陈浏宇

“我们从小是听着老人们讲小兵张嘎、雁翎队、狼牙山五壮士的故事长大的,这些都是非常有代表性的素材。我们决定从雄安的历史入手,用剪纸的形式展示这些有代表性的场景。首要解决的就是图样创作问题。老师和我们一起对文案材料进行了整理,最终确定了12个图样的创作方向。”


刘静宇

“第二步就是这12个主要图样的设计了。我们使用AI技术,将相关素材分别生成初步的剪纸图样,再用PS进行细节的加工,极大提升了创作的效率。第三步就是制作环节了。我们将剪纸图样打印出来,附在红纸上就可以开始创作了。从设计图样到最终完成作品用了大约1个月的时间。”

刘静宇进行剪纸创作

陈浏宇进行书法创作

陈浏宇

“所有剪纸作品完成后,我负责了每张作品下方的文字描述部分,用小楷详细介绍了每幅作品的内容。最后一步就是装裱,我们专门找了一家比较有名的装裱店,和师傅千叮铃万嘱咐一定要装裱好。师傅一看我们创作的作品就竖起大拇指表扬我们,拍着胸脯说让我们放心,一定拿出最好的手艺来。”


刘静宇

“整个创作过程非常的高效。老师为了支持我们的创作专门建了一个群,把制作视频、制作推文的同学也都拉了进来,大家配合的非常默契,所以我们的创作效率很高,在这里要特别感谢小伙伴们的鼎力相助。”

闫建秋

河北农业大学城乡规划专业2023级学生,此次创作中承担视频制作工作。

高文玉

河北农业大学现代科技学院食品科学与工程专业2024级学生,此次创作中承担推文制作工作。

指导老师:


“他们的作品,最打动人的是‘真’—— 对家乡的真情,对传统文化的真心。他们并非艺术类专业学生,却凭着对家乡的眷恋、对传统文化的热爱,把‘雄安故事’刻进了剪痕里。这份跳出专业局限、主动扛起文化传承的精神,比作品本身更有价值。当代大学生的责任担当,不只是学好专业知识,更是对脚下土地的珍视、对文化根脉的守护;年轻人的家国情怀,也从来不是遥不可及的宏大叙事,而是藏在为家乡立传、为传统焕新的每一个行动里。他们的作品正是当代大学生家国情怀的最好体现:爱家乡,就用行动为家乡发声;担责任,就用创新为传统文化续写新篇。”

END



[通讯员:曹岳]
[指导教师:沐牧]
[责任编辑:刘宇宏]
河北农业大学两名大学生用6.43米非遗剪纸长卷讲述家乡雄安的鲜活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