谷雨,作为二十四节气中的第六个节气,标志着春季的尾声,于每年公历4月19日至21日之间到来。这一节气源自古代农耕文化,其名称“谷雨”寓意着“雨生百谷”,象征着此时降雨量的增加对农作物生长至关重要。
谷雨时节,春雨绵绵成为其主要气候特征。此时,气温逐渐升高,雨量增多,空气中的湿度加大,为谷类作物的生长提供了最佳条件。在长江中下游及江南地区,降雨尤为明显,而华南地区则可能进入前汛期,出现较长时间的降雨天气。
谷雨习俗之喝谷雨茶:人们认为清明节前采制的茶叶和谷雨时节采制的雨前茶,都是一年之中的茶之精品。谷雨茶除了嫩芽外,还有一芽一嫩叶的或一芽两嫩叶的。一芽一嫩叶的茶叶泡在水里像展开旌旗的古代的枪,称为旗枪;一芽两嫩叶的像雀类的舌头,称为雀舌。
谷雨习俗之赏牡丹:谷雨前后也是牡丹花开的重要时段,因此,牡丹花也被称为“谷雨花”。“谷雨三朝看牡丹”,赏牡丹成为人们闲暇重要的娱乐活动。
谷雨习俗之吃香椿:“雨前香椿嫩如丝,雨后椿芽生木质。”谷雨时节的香椿,最是鲜嫩可口,脆软留香,故人们把春天采摘、食用香椿说成是“吃春”。
谷雨习俗之走谷雨:“走谷雨”即是青年妇女走村串亲,相互探望,或者到野外“踩青”的风俗。这个风俗不仅给了旧时女子一个走出闺阁,亲近自然的机会,还让人们得以在锻炼中强身健体,驱走百病。
谷雨习俗之谷雨贴:谷雨贴,禁杀五毒,谷雨以后气温升高,病虫害进入高繁衍期,为了减轻病虫害对作物及人的伤害,农家一边进田灭虫,一边张贴谷雨贴,进行驱凶纳吉的祈祷,反应了人们驱除害虫及渴望丰收平安的美好愿望。
谷雨节气作为二十四节气之一,其蕴含丰富的文化内涵,与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高度契合。谷雨源自“雨生百谷”,反映了农耕文明对自然规律的顺应,告诉我们要坚持“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发展理念,身体力行尊重自然、敬畏自然。“谷雨前后,种瓜点豆”的农谚体现劳动智慧,教会我们只有通过踏实勤勉,一点一滴奋斗,才能收获丰富的果实。谷雨标志着春种的关键期,寓意“播种希望”。作为人生“拔节孕穗期”的青少年成长关键期,大学生要珍惜时光努力学习奋斗,为绽放人生灿烂之花夯实根基。
谷雨节气的思政元素包括顺应自然的生态观、脚踏实地的劳动观、以文化人的传承观、辛勤努力的奋斗观、团结协作的集体观、感恩奉献的价值观等。学校可以通过构建“文化体验+实践参与+价值引领”三位一体的活动体系,将节气文化转化为思政教育的生动素材,助力学生成长为有情怀、有担当的时代新人。
《乡村四月》(宋·翁卷)
绿遍山原白满川,子规声里雨如烟。
乡村四月闲人少,才了蚕桑又插田。
全诗描绘谷雨时节江南农耕图景,以“绿遍山原”“雨如烟”展现自然生机,以“闲人少”“插田忙”体现顺应天时的劳动智慧,传递“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生态观。学校可以组织学生拍摄校园春景并配诗朗诵,开展“古诗中的生态智慧”主题讨论,引导学生思考绿色发展理念。
微雨众卉新,一雷惊蛰始。
田家几日闲,耕种从此起。
丁壮俱在野,场圃亦就理。
归来景常晏,饮犊西涧水。
饥劬不自苦,膏泽且为喜。
仓廪无宿储,徭役犹未已。
方惭不耕者,禄食出闾里。
诗中“田家几日闲”“丁壮俱在野”刻画农民辛勤耕作场景,“饥劬不自苦”赞颂劳动坚韧精神,末句“方惭不耕者”呼吁尊重劳动者,呼应“劳动创造价值”的思政内核。虽然我们的日子是越来越好了,但实现伟大复兴的中国梦不是等来的,也不是轻轻松松得来的,是要靠全体劳动人民艰苦奋斗换来的。所以可以组织学生开展“劳动教育周”,特别是要结合专业、结合学生特点、结合新时代背景下的劳动特质开展系列教育活动,不仅有体力劳动教育,还可以通过开展撰写“劳作日记”的方式内化劳动教育带来的思悟。
《谢中上人寄茶》(唐·齐己)
春山谷雨前,并手摘芳烟。
绿嫩难盈笼,清和易晚天。
且招邻院客,试煮落花泉。
地远劳相寄,无来又隔年。
全诗聚焦谷雨采茶、煮茶习俗,“并手摘芳烟”“试煮落花泉”生动
展现茶文化意趣,凸显节气生活美学。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同思想政治教育在涵养家国情怀、塑造健全人格、提升品格素养、坚定文化自信等方面具有内在逻辑交集。
可以借鉴传统文化中的仪式、典礼等,组织学生开展“谷雨诗会”“谷雨围炉煮茶”等方式,强化学生对传统文化的情感认同,坚定文化自信。
《悯农二首·其一》(唐·李绅)
春种一粒粟,秋收万颗子。
四海无闲田,农夫犹饿死。
虽然只是种下“一粒粟”,但只要坚持不懈,等到秋天就一定能够收获”万颗子“,这揭示了从量变到质变的成长逻辑。只要在我们成长的每一天,坚持付出努力,不用怕暂时还没有任何的收获,时间到了,就一定能够有收成。特别要指出的是,在我们努力奋斗的过程中,要坚持将个人理想融入国家发展、将个人发展融入社会需要中,我们就会越走越有信心。正如最近在清华大学组织的主题对话上,曾经家徒四壁、以高考成绩744分考入清华大学的庞众望说道:若必须在改善家人物质基础与科研报国间选择,他会倾向后者,并相信最终能惠及家人、家乡及更多人。
作为中华农耕文明的智慧结晶,谷雨节气承载着“雨生百谷”的自然哲思,更蕴含着“春耕为秋实”的奋斗密码。在新时代的语境下,我们应以文化自信为引领,深挖谷雨精神中“敬畏天时的生态观、脚踏实地的劳动观、饮水思源的价值观”,让传统节气焕发思政育人的时代新声。从田间地头的“一粒粟”到青年心田的“万颗子”,谷雨启示我们:唯有向下扎根、向上生长,方能在时代的沃土中孕育出生命的丰盈。作为新时代青年,当以躬身实践传承节气智慧,用青春笔墨续写“春种夏长”的奋斗篇章,让谷雨精神化作滋养家国情怀的春雨,在实现民族复兴的征程中,耕耘不辍,生生不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