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共青团中央青年发展部给共青团广西壮族自治区委学校部发来表扬信,对含南宁师范大学在内的9所广西高校团委在第十四届“挑战杯”中国大学生创业计划竞赛中的工作表现作出表扬。
自大赛启动以来,校团委及创新创业学院成立竞赛工作小组,广泛宣传、积极发动、有效引导,同时邀请校内外专家进行精心辅导。累计收到参赛作品近200项,参与师生2600余人。学校斩获国赛银奖1项、铜奖2项;区赛金奖4项、银奖10项、铜奖13项的好成绩。
学校始终高度重视,结合社会实践、公益活动和校园文化活动等内容,指导创新创业协会开展大学生创新创业项目指导训练营,校学生会开展校园青创集市,社团管理中心开展迎新“跳蚤市场”等活动,不断营造良好的校内创新创业氛围。下一步,校团委将继续联合创新创业学院、学工部(处)、教务处等,多部门合力持续鼓励青年踊跃参赛,激发青年创新创业热情,提供更优质的参赛服务和保障,奋力书写为中国式现代化挺膺担当的青春篇章。


南宁师范大学入选教育部中国大学生在线2024年度“校园新媒体互动百强”
近日,教育部中国大学生在线公布了2024年度全国校园新媒体表彰名单,南宁师范大学入选年度“校园新媒体互动百强”。中国大学生在线由教育部主管主办,教育部思政司指导,高等教育出版社承办,全国高校合作共建的网络文化建设与主题教育平台,是国内最大的面向全国大学生开展思想政治教育的主题教育网站,品牌活动覆盖全国3000余所高校。
一直以来,学校高度重视宣传思想工作,打造融媒体传播矩阵,持续深化网络思想政治工作品牌建设。2024年,南宁师范大学积极参与各项网络文化活动赛事,南宁师范大学校园号共发表40篇文章、视频,其中由南宁师范大学出品的《南宁师大校园行|和小中兄妹来南师,共赴一场春日之约!》、《南宁师大校园行|南宁师范大学建校70周年生日快乐!》荣获中国大学生在线网站首页热门推荐。
此次获奖,是对学校新媒体工作的肯定。下一步,学校将进一步加强网络育人工作的主动性、针对性和实效性,充分发挥新媒体矩阵传播优势,讲好南宁师大故事,传播南宁师大声音,继续做有态度、有温度、有深度的校园官方媒体。

南宁师范大学在第七届中国青年志愿服务项目大赛中喜获佳绩
近日,第七届中国青年志愿服务项目大赛全国赛顺利收官,南宁师范大学“爱心帮帮盲”志愿助残义务家教项目从全国1209个项目中脱颖而出,入围全国赛终评并荣获第七届中国青年志愿服务项目大赛铜奖。
南宁师范大学“爱心帮帮盲”志愿助残义务家教项目开始于2007年,至今连续开展了17年,已累计开展1000余次线上线下、室内户外志愿服务活动,总共受益家庭近800个,受益孩童1000余人。项目实施以来,“爱心帮帮盲”志愿服务队始终以助力残障家庭儿童健康成长为理念,不断深化与广西残联、盲协等单位的协作,根据残疾人家庭及其子女实际需求,制定个性化教学帮扶计划。同时该项目持续优化包含学科教育、艺术培养、心理辅导、日常陪伴和素质拓展等多内容的“线上线下+室内室外”混合式教学模式;建立严格的志愿者选拔、培训与指导机制,为残障家庭子女提供有实力、高质量的“帮盲”措施,不断提高服务质量和效果。
南宁师范大学曾被授予“全国志愿助残基地”,项目也曾入选2024年共青团为老志愿服务和助残志愿服务项目展示,荣获广西优秀志愿者项目等,并在2024年广西志愿服务项目大赛中荣获铜奖。
下一步,校团委将持续开拓和支持更多有意义、有特色、有亮点的校园志愿服务项目,为学校志愿服务团队搭建更多组织交流、资源共享、文化引领及志愿精神传递的平台,进一步发挥志愿服务实践育人功能,引领广大青年在各领域各方面勇当排头兵和生力军,奋力书写为中国式现代化挺膺担当的青春篇章。




南宁师范大学3个野外科学观测网站成功入选第二批全国生态质量综合监测站
近日,生态环境部公布了第二批生态质量综合监测站名单,南宁师范大学牵头建设的广西金钟山站(森林)、参与建设的广西南宁站(农田)成功入选。其中,广西南宁站(农田)下设的两个观测站点——广西百色芒果园生态质量与遥感野外综合观测站和广西金光农田生态系统野外科学观测研究站由南宁师范大学建设,标志着南宁师范大学建设的3个野外科学观测网站进入全国生态质量综合监测总网。
第二批生态质量综合监测站遴选工作由生态环境部会同中国科学院组织开展,目的在于贯彻全国生态环境保护大会精神,落实《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全面推进美丽中国建设的意见》和《全国生态质量监督监测工作方案(2023—2025年)》要求,进一步推进全国生态质量监测网络建设。主要任务是通过深入开展生态质量监督监测,支撑服务生态保护修复监管,不断提升生态系统多样性、稳定性、持续性,为美丽中国建设贡献力量。
目前,南宁师范大学已建有广西金钟山国家生态质量综合监测站、广西南宁国家生态质量综合监测站(百色芒种站及金光农田站)、广西大瑶山森林生态系统定位观测研究站、弄岗喀斯特生态系统广西野外科学观测研究站、广西北海湿地生态系统定位观测研究站等6个省部级野外科学观测平台,覆盖西江流域,囊括森林、喀斯特、农田和滨海湿地等多种生态系统。一直以来,南宁师范大学高度重视野外科学观测平台的建设,从项目规划系统性制定、人才队伍多元化组建、建设经费全方位争取等方面协同发力,以确保野外科学观测平台的高标准建设和有效运行。未来,南宁师范大学将继续加强野外科学观测平台保障能力建设,进一步提升野外站的科学观测和试验研究水平,为筑牢广西南方重要生态屏障的战略部署和建设美丽中国提供支撑。
▲南宁师范大学野外台站地理位置示意图
▲百色芒果站在线监测要素和设备
▲金光农田站碳水通量观测塔
南宁师范大学张胜前教授牵头的教育部 “地理科学专业虚拟教研室”获评全国“典型虚拟教研室”
为推进教育数字化战略实施、深化虚拟教研室建设、增强典型示范作用,教育部高教司组织专家组从立项建设的787个虚拟教研室中评选典型项目。经学科协作组推荐和建设专家组论证,共评选出50个典型虚拟教研室、100个典型教研方法、50个典型教研成果及5个优秀学科协作组。南宁师范大学张胜前教授牵头的“地理科学专业虚拟教研室”获评典型虚拟教研室,南宁师范大学也是广西唯一入选“典型虚拟教研室”的高校。
“地理科学专业虚拟教研室”是南宁师范大学牵头,联合西南大学、重庆师范大学、贵州师范大学、云南师范大学、四川师范大学、玉溪师范学院、黔南民族师范学院、广西师范大学、北部湾大学、广西民族师范学院等西南地区高校相关教学团队及北京中教启星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北京世纪超星信息技术有限公司等企业共同组建而成的区域性专业建设类虚拟教研室。
自2022年5月入选教育部第二批虚拟教研室建设试点名单以来,南宁师范大学地理科学专业教研室借助虚拟教研平台的技术优势,搭建“智能+”时代跨区域、全覆盖、功能完备的地理科学专业虚拟教研室信息平台,组织跨区域跨校跨行业的专业课程教学团队与技术团队,深化教学资源共享与产教融合新机制、开展教师联合教研,实现了课程、教材、资源库、实践基地等共建共享,形成了以一流师资、一流专业、一流课程为核心的基层教研组织。以地理科学国家一流专业建设为抓手,围绕一流课程建设、课程思政、地理实践教学、信息技术与地理教学融合、国内外地理比较教育等主题,地理科学专业虚拟教研室组织高校成员单位核心成员,开展了系列多形式、多层面、高频次的新形态教研活动,有力地提升教师教学研究能力和人才培养质量。此次入选典型名单,是对该教研室工作业绩的充分肯定。
下一步,地理科学专业虚拟教研室将进一步加强与成员单位的合作,持续深入开展教育教学研究与交流活动,不断探索跨学科、跨专业、跨时空全新教研形态,继续发挥虚拟教研室在创新教研形态、开展教学研究、共建优质资源、开展教师培训等方面的示范引领作用,力争形成可复制可推广的以研促教、以研促学、以研促培、以研促管的地理科学专业“教研培一体化”教研模式。

南宁师范大学荣获2024年全区普通高校就业创业工作突出单位和留桂就业工作突出贡献单位称号
近日,自治区教育厅印发《关于表扬2024年全区普通高等学校就业创业工作突出单位和留桂就业工作贡献突出单位的通知》,根据通知精神,南宁师范大学获批为“2024年全区普通高校毕业生就业创业工作突出单位”称号,已连续21年获得此项殊荣;同时获批“留桂就业工作突出贡献单位”称号,连续2年获得此项荣誉。
2024年,学校党委行政高度重视毕业生就业工作,认真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和自治区党委、政府关于“稳就业”“保就业”决策部署,坚决扛起就业工作的政治责任,把毕业生就业摆在更加突出位置,通过落实就业“一把手”工程,健全就业创业工作机制,深入开展访企拓岗行动,加强多元化就业岗位供给,强化就业育人体系建设,切实提供“有温度”精准帮扶,优化就业指导服务等措施,确保2024届毕业生就业局势总体稳定。经过全校共同努力,学校2024届毕业生初次毕业去向落实率达到82.67%,顺利完成了年度就业创业工作目标。
学校将进一步凝心聚力、聚焦重点、攻坚克难,认真贯彻落实教育部和教育厅2025届全国普通高校毕业生就业创业工作视频会议精神和有关文件要求,以强烈的责任感和使命感,全力做好2025届毕业生就业创业工作,促进2025届毕业生高质量充分就业和留桂就业。
南宁师范大学被认定为2024年广西高校党委理论学习中心组学习规范化A类单位
近日,自治区党委教育工委办公室公布了2024年广西高校党委理论学习中心组学习规范化A类单位名单,共评选出15所高校,南宁师范大学位列其中。
2024年,学校党委理论学习中心组紧紧围绕中心工作,聚焦理论学习“点线面”,坚持在“高”“新”“用”上下功夫,持续提升学习质量和制度化规范化水平。一是站位“高”,抓好制度规范“关键点”。坚持把健全制度、规范程序、落实责任作为推动中心组学习的根本保证。二是方式“新”,丰富学习形式“连接线”。聚焦中心组学习的政治功能,搭建集中学习、交流研讨、专题辅导、读书班等理论课堂,实行请进来、走出去、体验式相结合,推动理论学习走“新”走“心”。三是注重“用”,扩大促学共研“覆盖面”。坚持学以致用、学以践行,自觉运用党的创新理论研究新情况、解决新问题,切实把理论学习成果转化为推动学校工作高质量发展的强大动力和生动实践。
下一步,学校党委将持续实施“四个三”工程,立足“三个聚焦”,始终坚持政治学习“第一议题”,科学把握理论学习中心组学习的规律特点,不断创新学习方式方法,切实推动党委理论学习中心组在统一思想、凝聚共识、科学决策等方面发挥积极作用,不断为学校发展提供有力理论支撑和思想保障。

南宁师范大学获2024年度广西哲学社会科学研究课题46项
近日,广西壮族自治区哲学社会科学工作办公室公布了2024年广西哲学社会科学研究课题立项名单,南宁师范大学共获46项,立项数较2023年增长35%,连续两年位居全区第三,创年度项目立项数量质量历史最好成绩。
南宁师范大学本次获得立项的项目,主要分布在法学、管理学、马列·科社、民族学、区域国别学和国际问题研究、人口学、社会学、世界历史、体育学、图书馆·情报与文献学、外国文学、文化·艺术、新闻学与传播学、语言学、应用经济学、哲学、中国历史、中国文学等18个学科;从学院分布来看:经济与管理学院8项,法学与社会学院6项,外国语学院、文学院、教育科学学院各4项,自然资源与测绘学院、初等教育学院各3项,职业技术师范学院、物流管理与工程学院、国际教育学院、马克思主义学院、旅游与文化学院各2项,计算机与信息工程学院、地理科学与规划学院、体育与健康学院、音乐与舞蹈学院各1项。
另外,南宁师范大学还获得2024年广西哲学社会科学研究“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专项课题2项,广西哲学社会科学研究“外语学科专项”1项。
学校高度重视哲学社会科学研究工作,科研管理处精心谋划部署,相关学院充分发动,邀请专家举办申报专题辅导讲座,反复打磨申报选题及申报书,通过强化项目申报辅导、严格形式审查要求,聚焦广西经济社会现实问题精准发力,有针对性地实施有组织的科研,取得了显著成效。
南宁师范大学6名教师入选“广西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卓越教师”培育计划第二期支持对象
近日,自治区党委教育工委、自治区教育厅公布了“广西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卓越教师”培育计划第二期支持对象名单,南宁师范大学教师马克思主义学院李玲研究员入选拔尖教师和拔尖教师创新发展团队带头人,陈水凤、周起帆、刘飞君、付进、李樱花等5名教师入选中青年骨干教师。
该培育计划是自治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队伍人才培养的专项支持计划,南宁师范大学将以此为契机,进一步加强团队建设及中青年教师的培养,围绕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创新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模式,提升思想政治教育队伍的素质能力,努力造就一支高水平的思想政治教育教师队伍,为推进学校高质量人才培养提供坚强保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