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校园号  |  
以“五维驱动”模式突破社会实践高质量发展的“瓶颈”
原创 福州工商学院 尤鹏飞 蒋子涵2025-07-05
“乌龙新韵”乡村振兴实践队以“五维驱动”的模式深度构建“精准聚焦—提质增效—深化运用”的全链条实践体系。

社会实践作为连接理论知识与实际应用的桥梁纽带,其开展的质量关乎实践育人的成效。如何将社会实践开展得富有内涵,并以理论“小切口”撬动实践育人“大课堂”是值得进行深度思考的。针对当下社会实践存在着“形式化”“浅层次”“低效能”等问题,应该立足实际,融合校地资源,聚焦实践主题,运用系统观念,深度提升实践有主题、团队有活力、活动有亮点、成果有特色的“四有”实践效能。在实践中将主题定位、团队建设、过程管控、成果转化及安全保障等维度进行充分融合,以“五维驱动”的模式深度构建“精准聚焦—提质增效—深化运用”的全链条实践体系。

一、精准聚焦主题:三维协同,破解“悬浮式”选题困局

社会实践的主题应该聚焦国家战略、专业特色与社会需求,深度把握实践重点,凝练提升实践主题,形成周密选题逻辑。一是紧扣时政坐标充分融合国家的大政方针,始终坚持党的领导,把乡村振兴、产业发展、非遗传承、红色教育等方面作为实践主题的突破口,深化实践选题的深度性。二是彰显专业聚焦不同学科的专业优势,以专业“小切口”破解实践“大难题”。通过多专业的交叉结合,可拓展实践调研的深度,增加实践过程的效度,提升实践成果的鲜度。如以“乌龙新韵”乡村振兴实践队为例,以新文科专业为重点,深度聚焦农村非遗文化传承与茶产业的创新发展,探究产业发展与乡村振兴的“密码”。三是聚焦社会热点。通过深入基层,直击社会热点,深化实践主题,把社会实践成果充分运用到祖国大地上。如“乌龙新韵”乡村振兴实践队聚焦基层治理以及农村教育等方面,将普通话推广、非遗文化传承带入山区。实践中要俯得了身躯,下得了基层,坚持实事求是,帮扶破局,确保实践成果具有实用性与社会价值。

二、科学组队架构:功能互补,构建“高效能”实践共体

精心组织与优化专业组合,突破“同专业扎堆”组队模式,组建一支能力互补的核心团队。一是组建复合团队乌龙新韵”乡村振兴实践队根据项目类型搭建复合型团队,融合团队专业优势,制定项目化方案,按照实践项目配置成员。如调研类项目需要配备“调研专员+考察记录员+数据分析员+报告撰写员”等。二是共筑协作链条实践队建立起以队长为领头,指导老师为顾问,队员为主干的团队,全面落实“分工合作,权责明确,团结互助”的协作链条,着力打造出一支实践有目标,分工有担当,活动有特色,团队有效能的“四有”实践团队。

三、实施精细管理:全程把控,促进“精细化”提质增效

通过精细化管理破解社会实践“走马观花”的困境,实现全周期可控。一是精准谋划筹备制定“任务分解表+时间路线图”,统筹规划社会实践的每日目标。如上午访谈非遗传承人5人,下午完成350份社区问卷等,晚上备齐次日的实践物资等。二是灵活调控。实践队建立“每日双查”机制,核查评估实践安全状况与进度完成度,结合校地实际情况,实时调整实践的时间与进度;建立突发状况协调机制,通过团队会商快速优化方案,确保行程弹性与实践效率。三是双向复盘整改。聚焦实践评价与反馈,收集活动开展后服务地的评价以及满意度,进行量化实践成效;实践队内部开展复盘总结会,直面问题,剖析原因,总结反思,制定整改清单,建立长效机制。

四、创优成果转化:激发引擎,打造“创新性”亮点特色

乌龙新韵”乡村振兴实践队聚焦实践成果转化,创新激发实践特色亮点效能,推动优秀成果落地使用。一是激发宣传引擎。实践队通过发挥校地宣传平台优势,着力构建校园公众号、视频号、中国大学生在线、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网、地方官方公众号等为宣传矩阵。聚焦实践特色,展示实践成果,以链条式叙事方法来记录实践点滴。二是推动落地应用建立起“队-校-地-企”的成果推广模式,聚焦社会热点,深入调查研究,采用多元方式,促进实践成果的完成与转化,助力地方经济社会的发展。

五、聚焦安全维度:覆盖防护,筑牢“多元化”实践底线

乌龙新韵”乡村振兴实践队将安全管理一以贯之,构建多层级防护网。一是建立应急机制。实践前主动购买专项保险,签订安全承诺书,明确风险责任边界;施行每日点名,出行报备,恶劣天气预警机制。二是推进校地联动。实践队积极与学校、地方保持联动,指派安全联络员,设立“第一响应人”岗位,建立起“队-校-地”三级应急联动机制,确保突发情况快速处置。

乌龙新韵”乡村振兴实践队从“知行合一”到“价值升华”充分彰显高质量实践育人的内核。高质量的社会实践是让学生在实践的场域中实现从“初步认知”到“能力锤炼”再到“情怀厚植”的“螺旋式”成长。

[通讯员:蒋子涵 ]
[指导教师:尤鹏飞 张佳景]
[责任编辑:鹏起飞扬]
“乌龙新韵”乡村振兴实践队以“五维驱动”的模式深度构建“精准聚焦—提质增效—深化运用”的全链条实践体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