潍坊学院辅导员说丨山腰青年——在“停滞带”寻找成长新坐标
在大学旅程中,越来越多学生卡在“半山腰”,被困于多重压力的夹缝中。帮助他们走出困境,需要辅导员一起同行。
在大学这段本应昂扬向上的旅程中,越来越多学生卡在“半山腰”:既失去了起点的兴奋,也看不到山顶的光辉,陷入动力衰减、目标模糊、自我怀疑的“山腰困境”。他们并非缺乏能力,而是被困于多重压力的夹缝中。如何帮助他们突破停滞、重新启航,已成为高校心理健康与成长引导的重要课题。
“山腰青年”的困境是内外因素交织的结果,集中体现为四个方面:
许多学生进入大学中后期,陷入“空心病”状态:他们按部就班地学习,却不知为何而学。据调查,近四成大学生感觉“人生没有意义”,如同“无根草”随波逐流。这种意义感缺失与长期应试教育下价值观塑造的缺失密切相关,部分学生在“鸡娃教育”中被塑造成“知识的容器”,却从未思考过自我的价值。近年来,社交媒体上“躺平学”“班味”等热词的流行,折射出部分青年对传统奋斗叙事的疏离,本质上是意义系统瓦解的表现。
“山腰青年”常陷入横向比较的漩涡:看到同龄人评优、获奖、上岸、拿到名企offer,而自己仍徘徊在普通赛道,产生“被甩下”的焦虑。社交媒体的放大效应加剧了这一现象——短视频中“完美人生”的表演与现实落差形成强烈对比,催生“我本应如此”的病态期待。
部分学生通过“鼠鼠文学”自嘲,将自己封闭在“鼠窝”(床帘围起的宿舍床铺)中,用熬夜游戏、刷短视频填充空虚。这种“数字化逃避”看似缓解压力,实则加深孤独感。例如,某高校学生浩浩描述自己“除了上课,就是躺床刷手机”,明知应考研却无力行动。电子科技大学“电子树洞”APP中发现,大量学生倾诉“学业拖延”“清醒着堕落”的困扰,这正是行动力被虚拟世界消耗的体现。
许多学生从小被父母“包办一切”——从选专业到找工作,均按家长设定的路径行走。一旦进入需自主决策的大学环境,他们好像“失去方向盘”,陷入“习得性无助”。新增深层分析:这种过度保护剥夺了学生的试错权,导致他们恐惧失败、逃避选择,成为“山腰”停滞的核心原因。
面对“山腰青年”,需构建“识别-支持-赋能”的全链条干预体系:
意义感重建:通过“生涯叙事工作坊”,引导学生撰写个人成长故事,挖掘过去经历中的坚韧片段(如高考拼搏、社团突破),联结至未来目标。比如吉林大学将传统文化与心理建设结合,在“五育赋能”活动中让学生通过书法、武术等体验多元价值。
“5%改变计划”:引导学生设定“极小目标”,如每天专注学习25分钟、主动问候一名同学,通过微小成功积累自信。数字斋戒实验:结合“世界精神卫生日”活动,开展“离线阅读挑战”“专注力训练营”,帮助学生减少虚拟世界依赖。如新增科技赋能:西安石油大学“油缘心理”推出AI智慧骑行,学生在骑行中调节心率,同步实现身体与心理的“节律重置”。
朋辈成长计划:河北轨道运输职业技术学院推行“朋辈教育”,由高年级学生带领新生组建互助小组,破解“孤独成长”困境。
情感联结设计:参考“油缘交换空间”模式,学生匿名交换手作礼物与鼓励卡片,构建“无需谋面的温暖联结”。
新增创新形式:中央民族大学推出“艺术疗愈”工作坊,通过舞动、音乐唤醒情感共鸣,弥补数字化社交的情感缺失。
失败重构练习:开展“挫折博物馆”活动,邀请学生分享失败经历(如竞赛失利、竞选落选),重构对挫折的认知。
心理韧性训练:借鉴某高校12355服务台的“抗压训练”模块,结合专业特色设计模拟挑战(如师范生公开课演练、工科生项目答辩),在受控环境中提升抗压能力。
新增长效机制:某高校心理健康月比赛中,作品《与“上岸焦虑”和解》引导学生接纳不确定性,正是韧性教育的典范。
理解而非评判:用“心灵盲盒”等工具收集学生匿名心声,避免给“山腰青年”贴“不努力”标签。
陪伴而非替代:学“树洞守护”模式—不做人生向导,而是做“共鸣板”,陪伴学生自己寻找答案。
信任而非催促:如进行“一对一帮扶计划”,辅导员与同学定期谈心,但尊重学生成长节奏。
赋能而非施压:通过“心理骨干培训”培养学生自助与助人能力,传递“你本自具足”的信念。
山腰不是终点,而是成长的“蓄力带”。当“空心病”遇见“意义重构”,当“数字化逃避”遇见“现实联结”,当“被规划”遇见“自主觉醒”,“山腰青年”便能在迷雾中找到新航向。让我们以耐心为杖、专业为灯,陪伴他们穿越这段必经的崎岖——因为每一次攀登,都是为了抵达更辽阔的自己。
——辅导员,与你同行
[通讯员:倪欣]
[指导教师:肖钦杰]
[责任编辑:潍坊学院大学生网络传媒中心]
{data.realName || data.nickName}:
{data.content}
管理员
回复
{data.realName || data.nickName}:
{data.adminReply}
[{data.modifyTime}]
{data.realName || data.nickName}
回复
{data.commentUser}:
{data.content}
在大学旅程中,越来越多学生卡在“半山腰”,被困于多重压力的夹缝中。帮助他们走出困境,需要辅导员一起同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