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校园号  |  
强国有我 兴边栋梁 | 看王柃旭的“破圈”青春!
原创 呼伦贝尔学院 呼伦贝尔学院党委宣传部2025-07-30
2022级书法专业王柃旭,成绩优异获多奖,投身实践助北疆,用笔墨书写青春担当。


在祖国北疆,那片广袤而壮丽的土地上,正发生着无数动人的故事。有这样一群身影,他们来自呼伦贝尔学院,或是朝气蓬勃的在校生,或是已奔赴社会的毕业生,带着知识与梦想,毅然投身到助力北疆发展的伟大事业中。


他们以青春作笔,以汗水为墨,在北疆的土地上书写着属于自己的篇章。无论是在艰苦的基层岗位默默耕耘,还是运用专业知识推动乡村振兴,他们的每一份努力,都如同一颗颗闪耀的星辰,照亮了北疆前行的道路。本专栏将聚焦呼院学子的事迹,让我们一同领略他们的风采,感受“强国有我”的青春力量,见证“兴边栋梁”的使命担当。



以墨叩问,以笔寻光

她是我院书法界的翘楚

“十佳大学生”中的“书法大家”

挥洒才情,舞动笔尖

她用墨渲染自己的人生

也用情激励呼院学子们

昂首阔步,逐梦踏前

接下来,让我们共同回望

她追梦的故事吧




王柃旭演讲照片 素材来源:本人提供


王柃旭

美术学院

2022级书法专业


曾获全国第三届“智慧杯”美术类-书法篆刻二等奖、第十四届“挑战杯”内蒙古大学生创业计划竞赛铜奖、第十届“创青春”内蒙古青年创新创业大赛铜奖、呼伦贝尔学院“优秀共青团员”、“优秀青年志愿者”、“优秀共青团干部”称号。



破茧逐梦,墨香励志绽芳华



2022年,我考入呼伦贝尔学院美术学院,怀揣着对艺术的憧憬,踏上了异地求学的旅程。然而,初入大学的我,面对陌生的环境、繁重的课程和全新的学习模式,一度陷入迷茫。没有明确的目标,也不知道该如何规划自己的大学生活,整个人像被困在茧中,找不到方向。 


幸运的是,在老师和同学们的帮助下,我逐渐走出了困境。我意识到,大学不是终点,而是梦想启程的地方。在美术学院,我们的学习范围极广——从古代汉语到诗词格律,从书法篆刻到艺术概论,理论知识与实践训练缺一不可。我开始沉下心来,认真对待每一门课程,在墨香中寻找自己的节奏。 


经过不懈的努力与坚持,我的付出终于结出了丰硕的成果。综测成绩稳居专业第一,作品先后入选“翰墨歌盛世 书香颂北疆”书法作品展、呼院师生赴俄书法文化交流预展等重要展览,并荣获全国第三届“智慧杯”书法大赛二等奖。



福龙 素材来源:本人提供


回望这段历程,我深深体会到:成长,就是一个不断破茧的过程。曾经的迷茫与挣扎,如今都化作前行的力量。我愿继续以梦为马,在艺术的道路上继续前行。



躬身实践,丹心绘就北疆情



作为一名中共预备党员,为人民服务是我始终坚守的信仰。2023年6月,得知呼伦贝尔市打造“油画之城”需要艺术创作实践团,我毫不犹豫地报名参加。那年夏天,我跟随中国美术家协会主席范迪安等十二位顶尖艺术家,深入额尔古纳、恩和油画小镇、莫日格勒河等地写生创作,不仅提升了专业能力,还深入了解了当地的民风民俗和非物质文化遗产。看到自己的作品为呼伦贝尔的文化建设贡献力量,我内心满是自豪。



艺术创作实践团成员合照 素材来源:本人提供


在2024年6月,我前往陈巴尔虎旗,与伙伴们组成“爱国薪火传递”实践团,宣传国家粮食安全。我们顶着烈日,以墙为纸创作墙绘,将民俗与产业特色相结合,为乡村振兴注入艺术活力。当看到老乡们对着墙绘露出会心微笑时,我深刻体会到艺术的价值在于心灵的沟通。



实践照片 素材来源:本人提供


为了传承书法文化,我成立了“非遗匠心”和“翰墨书艺”团队,开发文创产品,让传统文化焕发新生。我们还走进敖鲁古雅驯鹿部落,与手工艺人合作开发特色文化产品,并在“创青春”大赛中获得铜奖,这让我坚信创新是最好的传承。


为了丰富个人技能,我参加了内蒙古自治区妇联“布丝瑰行动计划·北疆中慧创业就业行动”呼伦贝尔现代民族服饰培训班。从最初穿针引线的笨拙,到独立完成设计作品,我经历了蜕变。尽管过程中手指被针扎出血,布料剪废不少,但结业展上台下的掌声让我明白:所有的坚持都值得。



书法 素材来源:本人提供


薪火相传,寸心化雨润无声



书法于我,不仅是技艺,更是流淌在血液里的热爱。当我走进海拉尔区沿山路小学,握着孩子们的小手教他们写下第一笔横竖撇捺时,我看到传统文化的种子在他们眼中生根发芽。那一刻,我更加坚定了传承的信念!在那次授课后,我积极前往海拉尔区沿山路小学等众多学校进行书法授课,努力用笔墨传递中华文化的魅力。


除了三尺讲台,我也将脚步迈向更广阔的天地。在莫日格勒河畔,我和环保志愿服务小队的伙伴们一起巡护景区,清理垃圾,守护绿水青山;在特殊教育学校,我陪伴“星星的孩子”画画、游戏,用耐心温暖他们的世界;在独居老人的家中,我倾听他们的故事,送去关怀与陪伴;在陈巴尔虎旗,我和困境儿童一起学习、玩耍,用点滴行动传递爱与希望。 


对我来说,最大的荣誉,就是看到孩子们的笑容、老人们的欣慰、环境的改善,以及自己在奉献中的成长。三年来,我的足迹遍布特殊教育学校、独居老人家庭,累计志愿服务1200余小时。 


从艺术创作到志愿服务,我始终坚信:青春最美的模样,是用专业所长回报社会。那些被汗水浸透的时光,那些被颜料染色的双手,终将化作成长路上最绚丽的彩虹。


艺术是美的表达

更是乡土与时代间的桥梁

她以画笔为乡村“代言”

让沉寂的墙壁

焕发出产业振兴的生机

以行动为注脚

在服务社会的实践中

实现了梦想与时代的共赢















强国有我



作为学院团总支副书记,我曾在百人团课上紧张不已,也在寒冬深夜策划青马工程;整理过上千份团籍材料,组织过边疆支教。零下四十度仍坚持板书的孩子,让我懂得扎根的意义——青春是燃烧自我,更是照亮他人。北纬的风霜磨砺了意志,集体的炬光拓宽了生命。作为十佳大学生,我愿以青春热血浇筑中国梦,突破风浪,传承创新,擎起文化自信旗帜,将专业融入乡村振兴。站在主楼广场,看晨光渐亮,时代正破晓而来。我愿做冰凌花,以青春热度融化霜雪,扎根北疆黑土,砥砺前行,不负韶华,让星火成星河。




她以墨笔描绘青春

以青春追逐梦想

笔尖跳动间,墨香四溢

一笔一划间,皆为心声

祈愿我院学子

心间有梦,执笔绘梦

用无畏的姿态

书写人生的华章

[通讯员:白玉红 崔壮]
[指导教师:白玫]
[责任编辑:国世卓]
2022级书法专业王柃旭,成绩优异获多奖,投身实践助北疆,用笔墨书写青春担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