坐在毕业典礼的观众席上,一下子就想起了旧课文里的《匆匆》:
“燕子去了,有再来的时候;杨柳枯了,有再青的时候;桃花谢了,有再开的时候。但是,聪明的,你告诉我,我们的日子为什么一去不复返呢?”
还请大家永远热忱,永远热爱,永远热泪盈眶。
一 我想我会最后再离开
(6月19号晚上,我、晶玲、琪林坐在动车站门口的石墩子上)
晚上在东霞吃饭聚会,离这里不远,就打算送送大家。其实也是当时云祯老师提到的小故事,我一直有记在心里:
“记得有届的班长,亲自送了全班同学离开,才自己走。”
(动车站和诗婷)
虽然也没有碰到太多同学,但是经过的每一位朋友,我都好好告别了,虽然又是大家痛哭流涕一场,总算是了却自己的心愿。
我一直是一个平平无奇的人,各个方面都是,从小到大别人评价可能都是内敛、沉默。没什么朋友,我也没有那么多的兴趣爱好,只是有时看到神采飞扬、自信大方的人也会有些羡慕。可是,我的大学,我真的交到好朋友了。我变得上进努力,我愿意花时间在自己身上,我也喜欢出门去闲逛。
诗婷是一个很特别的人,特别到我都没办法用一个普罗的词汇去表达。相识是我们两个人一起在图书馆负一层拖了一推车现当代文学作品集,然后累得蹲在路边被麦麦学姐捎走。相熟之后,我总觉得我们变得越来越像了,天天晚上不睡觉,总对一样的事情义愤填膺,不管是作息还是表达、思维方式都如出一辙。后来考试,我们天天中午跑西门吃沙县小吃,又回图书馆趴一会。阿俊是我的室友,他是一个内敛而又坚定的人,起初完全没想到能玩到一起去。有时候班里的事情做不完他会帮我,早八起不来他也会叫我。我们逛完了这个城市的每一条街,吃了很多家小店铺,看了很多电影。还有琪林呀,晶玲呀,冰鑫呀,浩然呀,彦慧呀......只是实在没有办法再多展开表达了,字数真的太多了。
朋友们滋养了我,我喜欢大家叫我阿贞。
我平生最恨西方哲学和美学,“主体性”这个词,让我觉得赤诚、热忱的感情像凌霄花一样攀附,像菟丝子一样微贱,阴暗潮湿,好像永远只能附着在树干上、墙壁上,离开了他人就无法存活,只能汲取可怜的一点点爱自我慰藉。
“人是万物的尺度。”
“主体性”是西式自由主义的零度之冷漠,是弃他人之于不顾,是隐性的利己。我不愿再看任何晦涩的东西,它们像病毒一样侵蚀我的大脑,一直一直下雨。
“春天是自杀率最高的季节。”
但是我还不能死,我还有未完成的事情。可是我太难过了,眼见着天气慢慢好起来,春暖花开,草色新绿,静水深流。可是我仍在原地踏步,我的黄梅雨季先一步来了。我以为我熬过这该死的春天就好了。我是那么期待夏天,高照的日,满天的星,河滨的风。有鲜花,有绿叶,有朋友,有冰啤酒和纵声歌唱。可当夏天真正要来的时候我才发现没有春天的养护,我已经面目全非,在烈日的暴晒之下无处可躲,无法直视。
我不想诉苦了,可是,我好累。
二 回忆是千丝万缕的风
这里打算放写班级群里写给大家的话,这是我人生中第一次做班长这么重要的事情,也稀里糊涂地走到今天。
@所有人
本来我在宿舍收拾东西,突然找到了这几年班级里统一买教材的回执单,还有大家的选民证、信息表、办班级活动的小礼品之类的东西。此前的答辩啊、合照啊、毕业典礼啊,我都没有什么特别深的感触,真正结束的时候却发觉情绪和记忆比海潮还要汹涌。
这些年承蒙大家看的起,我一直在做班长的工作。说实在,我真的蛮惭愧。我的性格、表达能力似乎没有很好地与这个岗位相匹配,日常的工作也就是收发一些材料、组织大家参加院里的活动、听听大家的烦心事,或者是其他一些小事情这样子,没有能够在什么大的或者很重要的地方帮助到大家。很多时候都还是大家在包容我,来配合我们这些班委的工作。想来我也可以代表班委们,向大家都道声谢。
这四年发生的林林总总,我知道大家都有记在心里。我素来在意的不是事情,而是情绪。我真诚地希望那些美好的事情能够让大家在回忆的时候会心一笑。那些不好的矛盾、冲突、责怪一类的事情,我没有资格说让大家一笑泯恩仇或者去让时间冲淡它,我只希望大家不会再被当时的坏情绪所侵扰,能忘记自然是更好。
二十余岁一如人生之朝露。我知道,很多同学已经有去做教师、做文职,去找到了自己的路。如果这是你自己心里的想法,我希望你可以好好坚持,越走越远。我也知道,很多同学都还很迷茫,找不到方向。“风物长宜放眼量,不必拘泥于一时之得失。”这是一位老师赠我的话,我也想转赠给大家。我们每个人都还很年轻很年轻,就算一时双目模糊、心灵蒙蔽也没有关系。不管是双足,还是手、眼、舌、心,都可以多“走一走”。就算不知道自己喜欢什么,那总能知道自己不喜欢什么,做减法总是更容易一些的。还请大家不要拘束、不要延宕、不要焦虑,请去热爱、去尝试、去勇敢。当然了,做不到也没有什么关系。只要遵循内心,好好吃饭、好好睡觉、好好走路,就可以了。
学院让我做了本专业的校友联络员,我并不是想要大家事事上报或者一直关注学校的事情。我只是希望,大家遇到困难的时候,可以想一想我们这些同学、朋友、老师,明院、文传,还有我们大家的2021级汉语言文学班都会尽可能地给到大家一点点帮助和宽慰。
山河远阔,未来可期,愿我们都能奔赴下一场属于自己的海阔天空。
梦想不息,奋斗不止,愿我们都能追逐心中梦想的脚步永远不停歇。
天高地远,友谊不散,愿我们的情谊都能萦绕祖国万里河山而轻曳。
祝福大家,毕业快乐!
(我给大家发个小小的红包,别嫌弃我是小穷鬼,也请不要担心,是平均的,是58位同学每个人都有的,希望每个人都可以拥有自己的小幸运)
2025.6.20 林桢于荷花苑
我真的在这件事情上倾注了太多感情和心血,每一次收发的材料只要我有时间我至少会送到大家的宿舍楼下、每一次分发教材只要有缺漏我都先发给大家自己先空着、每一次大家有文件需要跑好多个地方我都会统一做好。我真诚的爱大家,我也希望大家爱我。我希望大家不会那么虚伪,不要互相嫉妒;我希望大家相互帮扶慰藉,爱惜彼此。我想,我也确实做到了大一的时候我的竞选宣言:
“我希望我可以让这个班级成为一个有氛围的,相亲相爱的,自然相处的,和谐融洽的班级。”
我真正热爱我的专业和班级,中文、汉语言、文学,我们是这样的自由、浪漫、鲜活。华东师大的汤拥华教授说:
“这个世界足够大了,一定可以容纳一些想不开的人吧?这些想不开的人选择了中文系,这个世界还有什么想不开的呢?”
(学院的惊喜,毕业欢送会,要是还有纪念章就更好了)
我曾经感到恶心,可是这不是院里的错。具体是人或事,实在是没有必要上升到什么程度。
两位书记人都很好,印象里有好几次座谈会。我都说得不太好听,我们大家怨气也都很重。凭什么我们要接受那样差的条件、那么尴尬的定位、那种无人问津的情况。副书记总是包容我,更包容我们大家,她说话总是很小心,鼓励我们会厚积薄发,祝福我们前程似锦。老师们也都好。他们是我真正系统接触和学习文学的开始,是我的引路人。教诲如春风,师恩深似海,他们治学严谨,学识渊博,待人真诚,而又处事谦逊。明辉老师总是待我热情;周鹏老师一直诲人不倦;登秋老师总跟我说“可以的”;光华老师写给我的话,我会一直记得:
“年轻时期,要立志,要有奋发向上的锐气勇气,不要因暂时的困境而气馁,更不要内耗……风物长宜放眼量,不必拘泥于一时得失。”
佳荟老师带我时间不长,可真的帮助了我很多事情。我跟着纬轩老师最久,她总觉得自己第一次做辅导员,会做的不好,可是又何尝不是我的第一位导员呢?请假时的方便、生日时的问候、悄悄补上的假条、遇上选择时的建议,还有一次次的谈心和聊天,我一直记在心里。
这处小小的娱园,它古老陈旧、狭小昏暗。身处其中的时候没有太多感觉,真到了离别之际,才发现它一直在遮风蔽雨、默默点灯。在鸿文楼照相的时候,正是在考试周,我又想起来自己的旧句子:
“这真的不得不让人恍惚,这一切好像都没有变化,没有流动,那么是谁在动呢?当时我们大家也坐在鸿文楼小小的教室里,听一样的课。发灰老化的幕布在光照下好像发散着小光点,混入南方闷热潮湿的空气里。总磕我膝盖骨的椅子卡在翘边的桌子里,硬塑料的蓝色椅子又连成一排,想起来都难。前门上的电子钟突然熄灭,麦克风的电流声带着玻璃碎片向我刺来。雨下得很大,是梦吗?”
我总是焦虑自己的外貌,但是我很愿意在最后的时刻多照一照相片。有摄相机,是多好的事情。
行文至此,思绪果然越来越糟了。好像从各种意义上来说,我都没有按照自己设想的那样“好好学习,好好生活”。我还不够从容,不够坚强,很多次无法自洽,很多次事与愿违。
但是决定感谢生于感性的自己。未来我要坦荡地去落泪,去与敏感共存,去直面一切脆弱。我要牢牢抓住每一个真切的瞬间,我要勇敢地去与世界交手,去爱,去失去。
我的大学,就至此结束了。
(以上图片均来源于作者本人)